多久给娃掏一次耳屎
这个答案很多家长不知道
首先还是要说下,耳屎确实不能乱掏的,原因有四:
▸ 它能保护耳道皮肤;
▸ 它能防水,保持耳道干燥;
▸ 它能杀死细菌,粘附污垢;
▸ 家里掏耳朵,除了有细菌感染、戳伤耳膜的风险,还有可能把耳屎顶到深处,摩擦鼓膜,影响听力。
大部分耳屎会随着人吃饭说话等下颚活动自己掉出来,但小朋友嘴巴活动的力度较小,所以有时候它并不会自己掉出来。
所以到底多久给孩子掏一次耳?
其实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。
平时在家,可以每天用干净的湿毛巾给孩子清洗外耳。
但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,就需要去正规医院,请医生帮掏了。
不会说话的宝宝:
▸ 一直揪、揉、挠自己的耳朵或头部;
▸ 对任何声音都没反应;
▸ 耳朵里掉出很大的耳屎团。
会说话的宝宝:
▸ 孩子表示自己的耳朵出现了堵、痛、耳鸣、头晕等情况;
▸ 听力出现问题,如突然一边或双耳听不清,一会又恢复,注意力不集中,要叫很多次或很大声呼喊才能听到。
这些“伤”耳行为
很多家长都在做!
除了不乱掏耳朵以外,以下这些行为也可能会对孩子的耳朵以及听力造成伤害。
错误一:耳朵旁有这种洞,没事就去掏
有的孩子耳朵上会长这种小洞洞,里面时不时还会冒一些分泌物,可千万别挤。
这种洞洞叫“耳前瘘管”,是天生的,对听力没影响(但有这个情况的孩子要重视听力筛查),乱挤压会引发炎症,甚至反复感染。
正确处理方法:
▸ 没有分泌时,无需特殊清洁护理;
▸ 有分泌物时,用酒精棉片轻轻拭去;
▸ 如出现红肿、压痛,需警惕感染可能,及时就医。
错误二:擤鼻涕时,两个鼻孔一起擤
我们的鼻咽耳是相通的,如果同时捏着2个鼻孔一起擤,气流压力太大,鼻涕出不来。裹着鼻涕、病原体的气流就会跑到耳朵和咽喉里去,引发中耳炎,甚至鼓膜穿孔。
正确做法
▸ 擤鼻涕的时候只捏住一边鼻孔,换着擤。
错误三:让孩子躺着用奶瓶喝奶
孩子的咽鼓管比成人短、窄、直,细菌和病毒更容易进入耳中。
瓶喂和母乳亲喂不同,配方奶中不含有抵御细菌的抗体,且宝宝几乎无需吮吸,奶瓶里的奶直接以高速冲入孩子口中,有可能流入耳朵,引发中耳炎。
正确做法:
▸ 确保孩子在瓶喂时,耳朵高于口腔。
错误四:滥用药
抗生素中的很多成分会对孩子听力造成影响,甚至有的药物只是作为滴剂外用,也有损害孩子听力的风险。
而这种由药物引起的听力损伤是难以恢复的。
正确做法:
▸ 抗生素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使用。
最后想提醒下,很多妈妈容易忽略孩子耳朵方面的问题。
其实耳鼻喉是连一块的,耳朵感染常常会像咽喉鼻腔感染一样,引起发烧等现象,所以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,孩子又有头痛、抓耳等现象,可以去五官科排查是否患有中耳炎。